广西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暑期“科学列车”之旅圆满结束

本文发布于:
2020-08-25
来源:
广西青少年科技中心

      2020年7月25日至8月21日,广西科技馆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开展了暑期“科学列车”科普系列活动,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陪伴孩子们度过了一个愉快而充实的假期。

尽管今年受疫情影响,但学生、家长们对科普系列活动的热度依然不减,活动网上报名系统开放后便迅速爆满供不应求。在做好了各项防疫措施之后,科学工作室有序开展了科普系列活动。本次活动以“STEM”为主题,按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生命科学、技术与工程四大主题设有科普抗疫、电子艺术、神奇的化学、智能设计、民族创意手工、工程大挑战、创意编程、玩转创客等8大系列共32个妙趣横生的科普体验活动。

了解防疫知识,增加防护意识

      今年的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注意力,科学工作室专门设置了防疫系列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加强自我防护意识。

      科学工作室专门请来了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翁大亮医生给孩子们带来了有意义的科普活动---制作防疫中药香囊,该中药香囊采用艾叶、桂枝、八角、茴香等多种中草药配制而成,通过将药方中的各味药材烘干、研磨、过筛、称量、混合调配均匀后装袋即成。在孩子们制作香囊的过程中,翁医生给孩子们介绍,该中药香囊通过香味的散发,疏通脏腑经络体系,对人体进行整体调节,增强人体免疫力,随身佩戴可以预防流感、疫毒、蚊虫叮咬。

      今年的疫情曾使得防疫物资出现一度紧张,不只是口罩短缺,各大药店和超市的酒精及消毒水也销售殆尽,一瓶难求。为此,科学工作室还为孩子们设置了自制消毒液的活动,教孩子们利用电解食盐水将食盐水中的钠离子和氯离子分解出来,重新组合成次氯酸钠溶液,一瓶消毒液就做好啦!除此,防疫系列还有自制洗手液、手工皂等其他有趣的科普活动,让孩子们在边做边玩的过程中学到了丰富的防疫知识。


广西国际壮医医院的翁医生指导孩子们制作中药香囊(蔡莲摄)


孩子们正在通过电解食盐水自制消毒液(蔡莲摄)

 

体验酷炫实验,解锁物理化学原理

      电子系列和化学系列的活动,通过各类小实验让孩子们发现生活中奇妙的物理、化学现象,零距离感受科学的真实与神奇。

      瞧!化学系列中的“神奇的氢气球”活动中,锥形瓶里的铝箔纸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剧烈反应,瓶口开始冒烟啦!再套上气球,会发生什么呢?孩子们围观等待着奇迹的发生,好激动!当套上的气球一点点慢慢变大,孩子们的热情进一步被点燃,兴奋劲儿也随着气球的变化逐渐上升,“哇!气球变大了!”


      不倒翁应该是小朋友们经常会玩的一种玩具,但是会闪烁的不倒翁应该很少见吧?“电子艺术系列”的 “小丑不倒翁”活动利用了重力、倾斜开关导电等原理,在导电和不导电之间,使得不倒翁左右摇晃,并产生闪灯效果,孩子们通过制作会闪烁的不倒翁,既增强了动手实践能力,又学到了其中的物理知识。

化学系列活动现场(余斌摄)


孩子们在制作会闪烁的“小丑不倒翁”(蔡莲摄)

感受多彩的民族文化

      民族创意手工系列的活动,从简单的一块白棉布、一张红纸、一个纸碟,一条丝网布,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民族蜡染的活动将广西传统民族手工艺和科学方法相结合,孩子们在“热蜡”、“点蜡”、“染色”、“去蜡”等工艺步骤中,学到了其中的科学知识;百变青花瓷和剪纸艺术活动中引导孩子去观察、想象、思考,在实际操作中摸索绘画方法,认识了图案的对称式、 均衡式、旋转式、自由式等几种不同结构;丝网花活动中,一根细细的铁丝,一条普通的丝网,一个简单的套筒,就可以在一双双巧手下诞生一朵朵栩栩如生的丝网花。孩子们看着自己完美的劳动成果,成就感油然而生,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民族创意手工系列的活动培养孩子们的创造力,也提高了美化生活的能力。


教师志愿者在和孩子们一起设计陶瓷图案(余斌摄)

 

玩转神奇的人工智能、创客世界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理念在学校中不断普及,科学工作室今年暑假也专门设置相关的科普活动。人工智能系列活动通过编程游戏启蒙、可视化图形编程等课程,培养了孩子们计算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客系列活动让孩子们在DIY乐趣的制作活动中,逐步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意设计能力,体验创意制作带来的乐趣。


教师志愿者在指导学生完成智能设计作品(蔡莲摄)

      活动结束后许多家长纷纷表示:“孩子们在家容易沉溺于虚拟游戏,科学工作室这样的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玩的过程中学到科普知识,培养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还能结交新朋友,收获到快乐,这样的暑假非常有意义!”(文/蔡莲  图/蔡莲、余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