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话科学营】在北京,从云端走向基础

本文发布于:
2024-01-10
来源:

【2023年广西中小学教师科学营活动(第二期)于10月29日—11月4日在北京举办。今采编营员心得数篇,将陆续登载,是以为“茶话科学营”专栏,既为同行雅兴共品,也望能启心思聚众智,共助力青少年科技教育事业发展。】

 

在北京,从云端走向基础

柳州高级中学 苏文茜

 

入职后第一次离开广西前往首都北京进行培训与学习,报到后看到活动日程安排的讲座,每一个都给人一种陌生而又熟悉的感觉——手机很熟悉,但涉及诺贝尔奖相关的手机内容又觉得很高深;光学也没少学,但极端光学却也是第一次听;工业革命以前在课堂上听历史老师唠过,但由纳米引爆的第四次确实知之甚少......请来的各位主讲人,有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钟灿,又有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副研究员方少波,亦有中科院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科技处处长任红轩......每一位放在全国,是多少高校学子梦寐以求的导师,而我在有幸得以“听君一席话”的同时,不禁在想,这样一个高度的讲座,到底可以为我们在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当中,培养高阶科技学习思维,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呢?

直至活动进行到第三天的报告,主题是由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副研究员崔凯博士带来的《飞行器的速度与美》,他现场分享了他在北京市的小学课堂中的一节课,从不同的角度结合相关物理知识,真正深入地了解到飞机起飞和运行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方法和技术。

在此之前,我始终认为这节课的相关内容至少是在初中学习到气体压强与流速后才能真正进行系统的讲解。加上最近刚好给高中的学生做了一题练习题——顺风还是逆风对飞机起飞更有利?这道题的原型是来自于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二章的相关内容,而我们学校的学生大部分还是选择了顺风,可见大家对飞机起飞中蕴含的相关知识还是知之甚少,他们在应该对科学培养浓厚兴趣的少儿时期,缺少了很多能够培养他们科学思维的机会。

而崔博士带来的这堂课,不仅仅讨论了飞机起飞,还将后续飞机平稳运行所需要的条件、如何节约燃料等问题,甚至连机翼末端为何有一个小小的翻折部分,都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讨论。这一堂课,也不仅是将理论方面充分分析到位,而且也结合实际实验,将崔博士自己研究团队所设计的飞机改进方案真正试飞成功,让在场的老师充分感到科研人员的坚持不懈。

而在一天的讲座结束后回到大本营,由于b站大数据的推送,将中国科学院的这一系列课程视频推送到了我的首页,其中恰好包含崔博士在实际课堂中给学生授课的内容。其实很多资源都在我们的身边,如果能够及时获取这些资源并合理利用,相信我们的孩子的高阶科学思维的培养能够取得一定阶段突破。

各个地区都有很多优秀的中小学教师(物化生),但真正懂科学的老师又有多少?结合北京市育才学校高级教师陈宏程老师通过所指导的大量学生科创案例,真切感受到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所创造出来的作品,以及在初高中阶段他们参与调研和改进材料紧密的逻辑。而下午参观的中国科学院附属玉泉小学,真正将科技和劳动课落实到了实处,但配备的木工室、激光切割机、3D打印等设备,在短时间看来,广西地区还难以实现普及。而这些设备早在2018年我在重庆巴蜀小学见习时,也早已配置完成。除了缺少有能力组织这样课堂的老师外,高阶科技资源的配备目前也是摆在广西中小学生高阶科学思维发展的一个难题。如果广西的孩子能够从小接受这样的培养,那是不是他们也有机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也同样能够有机会培养出真正热爱科学的的孩子,创造出更多促进社会发展创新产品呢?愿我们的孩子们早日能够用上这些设备,拥有具有我们广西特色的科学课。